淬炼三湘矿山安全救援“尖兵”
时间:2025-11-13 17:19

  日前,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传来佳音,由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湖南局选派的湖南矿山救援代表队一举斩获16个奖项。这份沉甸甸的成绩背后,浸透着湖南矿山救援队伍的汗水,也诠释着他们用忠诚与担当践行“生命至上”的庄重誓言。据悉,2024年以来湖南矿山救援队伍累计出动1403人次,奔赴120处救援现场,成功救回41条鲜活生命。


  以训铸能

  湖南矿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,全省煤矿高瓦斯与突出矿井占比高,瓦斯、水灾、顶板等重大风险交织叠加;非煤矿山与尾矿库分布广泛,进一步加剧了应急救援难度。

  面对艰巨挑战,全省26支矿山救援队担起了守护矿山安全的一线支撑。

  “身负二十多公斤装备,在温度超40℃、湿度超80%的模拟巷道中爬陡坡、钻窄巷,每前进一步都如同‘蒸桑拿’。”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郴州队队长谭正蒲说道。在他看来,超强体能绝非“面子工程”,而是穿越井下“死亡线”必须具备的“通行证”。

  “平时多流汗,战时少流血”从来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。

  2025年初,湖南局下发全省矿山救护培训通知,拉开全年精准练兵序幕。

  4月,在省矿山救援资兴基地,参加首期培训班的80名队员正经历一场“魔鬼考核”:理论考试涵盖矿山地质与通风系统,要求知识烂熟于心;实操环节中,救援仪器拆装用时误差不得超过30秒;体能关隘前,3000米跑须在13分钟内完成。

  “我们要培养的是政治强、业务精、作风硬、纪律严,能在事故救援艰苦环境中拯救矿工生命安全的救护战士。”湖南局救援指挥中心主任谢琳伟的话,明确了此次培训的目标指向。

  全年共开展6期培训班,累计培训351名队员。课堂设有传递前沿知识的“技术讲堂”,会议室里开展直击要害的“案例复盘会”。事故被拆解为“活教材”,队员们围绕图纸热烈讨论:“如果是我指挥,该如何避开瓦斯聚集区?”“怎样以最快速度构建临时通风系统?”

  “以前遇到复杂险情心里会慌,现在脑子里有了‘预案库’,应对起来更有底气了!”参训队员李书平拍着胸前的装备包,眼神中写满坚定。

  以练备战

  演练,是检验培训成效的“试金石”,更是锤炼协同作战能力的“磨刀石”。

  在湖南,矿山救援队伍始终处于“临战状态”。深夜响起的急促警铃、毫无预兆的紧急集合命令——这类不预先通知、不设固定脚本的“突袭式”演练,已成为队伍常态。目的只有一个:在最接近真实的环境中,淬炼队员的应急反应与实战能力。

  “演练绝不能‘走剧本’,因为井下险情从不会提前打招呼。”湖南局救援指挥中心负责演练的工作人员强调。


  今年6月的一场煤矿火灾演练,将“实战化”推向新高。演练模拟一采区车场因片帮导致电缆短路,高温火点引燃坑木,浓烟迅速蔓延。5名矿工“自主逃生”,1人“被困”于1500米深处。

  接到“险情”后,煤矿与主管部门迅速启动预案。救援指挥部内、技术专家组紧盯图纸研判风险;井下巷道中,探查组手持气体检测仪探路,灭火救援组携水带紧随其后。矿灯在浓烟中划出微弱光路,每一步行动都严格对标实战要求。

  “烟道浓度超标,调整通风!”“前方有垮塌风险,立即支护!”对讲机里指令频传。当“被困矿工”被成功救出时,队员们的防护服早已被汗水浸透。

  而演练结束后的复盘会,更像是一场不留情面的“找茬会”。“探查组信息汇报延迟,影响决策效率”“水带衔接延误5秒,实战中可能扩大灾情”——每个细节都被置于“显微镜”下审视。正是在“演练—复盘—提升”的闭环中,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实现螺旋式上升。

  “对每个队员来说,每次演练都是一次实打实的考验,练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和进步。”省矿山救援白沙基地队长蔡永鹏说道。

  据统计,今年110月,在湖南局救援指挥中心的指导协调下,全省矿山救援队伍共开展各类演练40次,720人次在“实战式”演练中磨砺锋芒。

  以防为上

  湖南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对全省矿山救援队伍建设始终秉持“防优于救”的理念,将安全防线主动前移,把救援智慧融入日常监察与预防之中,以实际行动诠释“防为上、救次之”。

  1014日至15日,湖南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陈枢率救援指挥中心、监察执法二处及相关专家赴郴州,专题调研指导矿山救护队伍建设与标准化考核工作。

  检查组综合运用看、走、问、考、听等方式,对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郴州队在队伍建设、队伍管理、物资保障、人装融合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,细致了解队伍训练、考核机制及装备维护保养情况。

  此外,检查组还对该队伍开展“实战化”抽查,现场检验队员体能素质与关键装备操作熟练度,全面检验队伍“拉得出、用得上、打得赢”的实战能力。

  以“救援眼光”开展监察,是这支队伍的独特优势。队员们定期深入全省矿山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,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,精准识别逃生通道设置不合理、应急物资存放不当、避灾路线标识不清等潜在风险。这些源自“战场”的洞察,为矿山企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改进建议,从源头遏制事故隐患。

  “每次来检查,不只是给安全把关的‘体检’,更是实打实的精准‘送教’,帮我们解决了不少真问题、难问题!”碎炭眼煤矿矿长说道。

  检查现场,队员向矿方人员细致讲解设备在紧急情况下的正确使用方法,精准指出设计中可能影响救援的结构缺陷。这种“以查促改、以训备战”的模式,推动救援指导从单纯的“应急队”,转型为全省矿山安全体系的“共建者”。

  “他们用汗水浇灌技能,用实战磨砺意志,用智慧筑牢防线。这支队伍,不仅是湖南矿山安全的坚强后盾,更是三湘大地上守护矿工生命的一道耀眼光芒。”对于矿山安全救援战线的这些“尖兵”,湖南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姚文泉褒奖有加、殷切期待。